4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和2022年全球GDP增速分別為6%和4.4%, 比IMF今年初的預測分別高出0.5個和0.2個百分點。這是1970年代以來前所未見的增幅,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以美國為主的應對新冠疫情的空前規模公共支出。 全球范圍內疫苗接種的快速推進,是本次IMF上調全球GDP增速預測..
3月16日,國際商報刊發了《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添動力》,內容如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增長5.6%,全球范圍內迅速有效分配新冠疫苗是世界經濟持續復蘇的關鍵。報告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將增長6.5%,歐元區經濟增長3.9%,日本經濟增長2.7%,中國經濟增長7.8%。 2020年世界經濟歷經深度..
3月10日,國際商報刊發了《中國外貿:多措并舉力保量穩質升》,內容如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外貿發展預期目標是“進出口量穩質升”。在國際形勢依舊嚴峻復雜、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如何繼續開好“頂風船”,實現上述目標?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對此建言獻策。 量穩質升有信心..
本周,受歐美持續增加流動性影響,多個新興市場國家為抑制通脹壓力釋放出緊縮貨幣政策信號,實施加息或者提出提前退出寬松政策。業界專家表示,此舉中長期或能夠防范歐美政策轉向帶來資本出逃,規避當年美國縮表帶來的外溢風險。 發達經濟體“鴿”聲依舊 主要發達經濟體選擇維持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因為疫情持續導致復蘇..
2020年受疫情及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大的影響,出口企業對美市場的避險需求持續旺盛。2021年1-2月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出口805.3億美元,同比增長87.3%,排除同比基數較低原因外,動力主要來源于經濟復蘇拉動、空虛庫存補足、貿易關系緩和及防疫物資依賴等多因素合力。 展望2021全年,疫后時代中國企業對美出口既受到美國經濟復蘇、周期性貿易需求上行、對美..
持續上漲的運價,在中國春節前達到頂峰。但最近一個月,由于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總體回落,部分航線艙位緊張的狀況有所緩解。貨量缺口也使得多條主干航線的運價明顯回落。 上海航交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顯示,亞歐航線近期供應鏈處于恢復之中。但疫情影響下的船期紊亂、空箱回運速度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市場需求有所下降。 3月份的..